2022年以来,滨海新区积极推行企业白名单制度,发放全国重点物资通行证,对外省市通行证实现全国互认。从7月1日17时起,取消卡口双检工作,对过往车辆快速放行。1-6月份,天津港集团完成货物吞吐量2.36亿吨,同比增长2.3%;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51.1万标箱,同比增长2.1%。
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导性、基础性作用,高效的物流体系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把生产和消费联结起来,推动产业分工深化、降低生产成本、提高生产效率。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过程中,应着力畅通物流循环,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。
着力打通物流大动脉。物流,一头连着生产,一头连着消费,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对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伴随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,生产、消费在规模、结构和纵深分布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。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,能否保持要素流动畅通,打通物流大动脉至关重要。要精准识别物流循环断点,推进市场主体、生产要素和商品之间深度耦合、融通发展。要升级物流运行系统,建设以流通设施为载体、流通要素和流通产业为中心、流通新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流通循环体系。要高效率衔接供给和需求,深度嵌入产供销环节,连接产业集聚区、商品集散地和消费地,保证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高效运行的纽带畅通。
着力畅通物流微循环。物流微循环正如肌体的毛细血管,对生产、消费活动来讲,物流的动脉要畅通,毛细血管更要畅通,这样肌体才有活力。畅通微循环,就是要打通物流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要始终坚持“一盘棋”思维,打通堵点、消除卡点、破解难点,保障民生物资、重点领域物流终端循环顺畅。要保障交通网络畅通,建立高效集约、协同共享、融合开放、绿色环保的终端配送体系。要发力补齐物流短板,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,优化农产品仓储保鲜运力配置,精准服务、有序运转,实现库到库、门到门的运输。
着力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。物流基础设施是高效物流配送体系的支撑,要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,注重本地物流网络设施建设,强化现代物流对地区经济的带动作用。对滨海新区来讲,要加强物流枢纽工程建设,提升海空两港的物流承载能力和流通能力,打造“通道+枢纽+网络”物流设施空间布局体系;要着眼于区内仓储转运中心、配送站等基础设施布局,拓展分拣、配送、装卸等末端配送,推进一体化集配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;要完善立体交通网络,强化多式联运物流网点与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有机衔接,构建大循环、双循环物流供应体系的核心运作载体。
着力实现物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着显著的支撑作用。数字技术融入各行各业释放了要素资源发展变革的潜能,刺激了产业的飞跃,势必将重塑物流与供应链发展格局。从滨海新区来讲,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,数字技术也将深度融入工厂、仓库和园区,推动物流行业的智能化水平提升。要加快数字物流服务平台升级,发展智慧仓储新模式;要抓住港口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契机,加快智能冷链物流升级改造;要通过数字经济、数字技术实现全方位、全产业链对物流业的赋能增效。(作者系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韩薇薇 教授)